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中国文化从理性出发,也使其成为无对的文化,这是区别于西洋文化的有对的另一标准。
如果说《彖传》释卦体是先内后外,是讲天道(形上)的,那么,《象传》恰相反,先外后内,是讲人事(日用)的,《系辞传》是对《易经》的通论,以论述《易经》之义蕴与功用为主,亦谈及《周易》筮法和八卦起源等。从天地到万物的产生,再到男女、夫妇产生子女,便有父子,随之便产生人际之间的关系以至规范:女正位乎内,男正位乎外,男女正,天地之大义也。
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说:归,藏也。《易传》把《周易》的一、--卦画确定为阴阳,由阴爻(--)和阳爻(一)这两个基本要素,通释八卦、六十四卦,解开了《周易》符号之谜。生育天地的玄牝,是幽远玄妙的。初登于天,后入于地(《明夷》上九爻辞),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祭(《既济》九五爻辞),蹇,利西南,不利东北(《蹇》卦辞)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(《否》六二爻辞),君子得舆,小人剥庐(《剥》上九爻辞)舆说辐,夫妻反目(《小畜》九三爻辞)。孔子孜孜于实现自己的政治道德主义,奔走列国,游说诸侯,显然是要有所作为。
但随着历史的推移,时代的更迭和思想的发展,墨家逐渐衰微,而慢慢融合到儒道思想中去。原载《周易研究》1988年第1期。《书》,□□□□者也。
而师法者,所得乎情,非所受乎性。情安礼、知若师,则是圣人也。朱伯崑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,见《易学哲学史》第一卷,昆仑出版社,2005年,页48-49。履天子之籍,负扆而立,诸侯趋走堂下。
将原先王,本仁义,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。故隆礼,虽未明,法士也。
五、结语 荀子的经典之学,一方面是先秦儒家经学的一部分,另一方面也在儒学内部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。4而且即便面对同样的经典,其理解和所得也不尽相同。不是师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犹以盲辨色,以聋辨声也。在这个对立模式中,作为言说主体的儒者很显然把巫史矮化了。
同样是亲之过,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应该怨,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又不该。以荀子的立场,这显然是不知统类的表现。和孟子一样,荀子也很喜欢引用和解释《诗》。这对于重视经典的儒家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。
7其实还应该提到的是《序卦传》,其论咸卦云: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女,有男女然后有夫妇,有夫妇然后有父子,有父子然后有君臣,有君臣然后有上下,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。他一定知道庄子学派对于儒家经典的嘲讽,《天运》篇曾经记载一个老子和孔子的寓言,作者借老子之口提出子所言者,其人与骨皆已朽矣,独其言在耳……六经者,先王之陈迹也,岂其所以迹哉。
因天下之和,遂文武之业,明枝主之义,抑亦变化矣,天下厌然犹一也。多是从美其情19的角度出发,肯定其心志。
这种合理性的最大根据就是文字和意义之间的距离。在这个周孔并称的过程中,荀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隆礼义而杀《诗》《书》是说,《诗》《书》等经典仅仅是道的载体而不是主体,真正的主体只是道,是礼义。《邦风》其纳物也溥,观人俗焉,大敛材焉。体现在对经典的态度上,就是不知隆礼义而杀《诗》《书》。向有天下,今无天下,非擅也。
《颂》之所以为至者,取是而通之也。其义则始于为士,终于为圣人。
无礼何以正身,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。前者恰当地指出了其主要处理的问题,后者则进一步明确了易道的核心内容。
《荀子·荣辱篇》称: 循法则、度量、刑辟、图籍,不知其义,谨守其数,慎不敢损益也,父子相传,以持王公……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。故学者以圣王为师,案以圣王之制为法,法其法以求其统类,以务象效其人。
天子也者,不可以少当也,不可以假摄为也。官人所了解的,不过就是法之数。一云:子夏传曾申,申传魏人李克,克传鲁人孟仲子,孟仲子传根牟子,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,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。表东海者,其大公乎?国未可量也。
前引《儒效》篇所说圣人也者,道之管也。就这样,《庄子》成功地把圣人之言和圣人分裂开来。
所以后文才引出了孔子一番关于《周易》的理解和辩护。《易》曰:括囊,无咎无誉,盖言谨也。
《劝学》篇说礼者,法之大分,类之纲纪也。其言有类,其行有礼,其举事无悔,其持险应变曲当。
这个批评的中心意思就是学杂而不知其统,在荀子这里,统就是所谓的礼。荀子在正式提到经典系统的时候,只承认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五经的地位,这在不同的篇章中都有体现。以务象效其人,也就是《劝学》中说的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。《春秋》也因为文字的过于简约,而失之于晦涩难明。
这是义对于数的傲慢,或者新义对于旧义的傲慢。……不道礼宪,以《诗》《书》为之,譬之犹以指测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锥飡壶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
15在这个基础之上,由人而道,隆礼的主题才会顺利成章地被提了出来。这种对《周易》的漠视或者怠慢显然是故意的,它让我们相信孟子并不接受六经的经典系统,而只是承认五经的地位。
《诗》者,中声之所止也。兼制天下,立七十一国,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,周之子孙,苟不狂惑者,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4-05 08:25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7:44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7:31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7:12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7:03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6:51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6:47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6:44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6:08天狐定制
2025-04-05 05:51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